東京・小日子

- Make the days count-  2015年春天跨海開始了新生活, 一歩一歩慢慢來。 總之毎天都要好好過。

所以說到底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能不變成下流老人呢?

自從2015年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寫的「下流老人」一書震撼日本之後,就更頻繁看到東洋経済等媒體以「老後破産」、「隠れ貧困」等關鍵字作專題,尤其有一個採訪貧困女子的系列真的超可怕,她們很多都是好端端正常唸書上班的普通人,但人生就是突然在某個轉角發生了某個事件結果一切就像踩空滑下坡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下墜落,不知道該如何翻身。

 

雖然每每看得冒冷汗,但說實話對於老後的一切真的很難有任何具體想像,既不知道會有多少收入(哈哈哈不管日本台灣年金到底領不領得到呢好冒汗),也不知道會有多少支出,更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生多少病活到幾歲,所以根本無從估算所謂「存老本」到底目標應該要存多少、又該怎麼存,於是就只能一直抱著茫然的不安跟焦慮,一邊說服自己,「總是會有辦法的吧」。

 

於是本人也就這樣毫無計畫的活到30代,好歹上了快10年班,雖然沒有多奢侈誇張的買高級精品,但每個月以犒賞自己為名買衣服鞋子化妝保養品,花在按摩剪頭髮做指甲之類的錢也沒少過,是不到月光族,但很會找藉口對自己好的結果就是也沒有真的存下太多錢。

 

不過就在這兩三年,剛好身邊出現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親眼看到有女性長輩就跟我一樣,多年來賺得不少,但沒花大錢小錢卻也沒有少花過,手邊沒有像樣的儲蓄,結果整個部門被無預警裁撤之後,沒幾年的光景就把退休金都消耗殆盡,真的過著靠領勞保退休金捉襟見肘的日子。讓我深深有了危機感,體認到沒有什麼「總是會有辦法」這回事,老套到不想講了但錢真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啊啊啊。

 

加上來日本後開始上班了,手邊慢慢的也開始累積一些金額,最近就非常認真的從零開始研究個人財務規劃。儲蓄跟投資當然也很重要,但還是想先搞清楚到底需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養老,這樣心裡有個底才知道怎麼設定儲蓄目標啊。噢豈不就是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真相、不能說的秘密囧,一邊發抖一邊鼓起勇氣面對這件逃避多年有夠恐怖的事情(掩面)

 

雖然退休金到底需要多少真的非常虛無飄渺很難說得準,但以下兩種計算方式我都試算過,覺得各有其道理,最重要的是算出一個數字後雖然頭皮發麻,但心裡卻反而有點踏實了,畢竟只要按照這個數字每個月存,至少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確保養得活老後的自己。

 

1.計算「必要儲蓄率」

這是經濟評論家山崎元提出的計算方式,被命名為「人生設計的基本公式」。

f:id:sugna:20170124221824p:plain

出處:

toyokeizai.net

這套公式的基本理論就是,以「退休後想要維持現在生活水準的幾成」,去推算出(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水準)「今後手邊實際收入所得中必須存下多少」。雖然分數的上面又有分數,乍看好像很困難,但連我這個小時候數學常常不及格的人都算得出來啦哈哈哈。

 

先從分子算起。

「老後生活費率」:0.7

指的就是相較於現在生活水準的幾倍,據說通常老後的花費大約是有在賺錢的時候的七成,所以這邊用0.7去計算(當然很堅持要跟現在生活水準一模一樣的人也是可以用1去算啦,但相信我用0.7去算就已經很想哭了啊哈哈)

 

「手取り年収」:年收的實拿金額

是指真的進口袋的金額,尤其日本所得稅住民稅之類的東扣西扣課很重,不是源泉徴収票帳面上的金額喔。

 

「年金額」:預估退休後每年可以領到的年金金額,注意是年領喔不是月領金額

可以在日本年金機構的「ねんきんネット」上簡單試算,台灣的話這邊也可以試算→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勞退新制.2017)

 

「現在資產額」:目前手邊的資產額

基本上是指短期內不會挪為他用,專為老後存的金額喔,如果手邊有存款但是在不久的將來預計會花掉的,比方婚禮費用、買車買房的頭期款、兒女的教育基金之類的都必須扣掉,但如果目前的公司是退休時確定可以領到大筆退休金的,就可以在這邊也加進去。

 

「老後年數」:預估壽命-預估退休年齡

也就是沒有收入後預計還有幾年要活啦,現在人越來越長壽,活到八九十都不稀奇了,所以建議保險起見用95-65=30年去算算看。

 

分母也一樣比照計算喔,最後就會得出兩個數字,再相除之後,就會得出必要儲蓄率,也就是每個月實拿薪資應該要存下來的比率。

 

舉例來說,一個30歲,月收台幣約4萬、年收60萬,預計勞退月領1萬6,年領19.2萬,手邊沒有任何養老資金的人,按照以上公式算出的必要儲蓄率是20.4%,也就表示每個月光是養老資金就需要存下約1萬,35年後會存到約428萬。

 

如果真的覺得太吃力,那可能就要有心理準備老後生活水準可能要降到現在的六成甚至五成,重新試算看看,或是延後退休,能多賺一點是一點囧。

 

2.計算退休前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錢

退休年齡可以自己設定,以下假設預計65歲退休。

 

①計算60~64歲的收支總額

    月收-每月支出×60個月(5年)=A

②計算65~95歲的收支總額 

      月領年金(退休金)金額-每月支出×360個月(30年)=B ※赤字很正常.....

③計算65歲後可能的大筆支出

     例:房子老舊需要整修70萬+旅行費用100萬(10年份每年10萬)+

            醫療費240萬=  ※C以負數計

計算65歲後可能的大筆收入

     例:公司退休金163萬(據說是台灣平均)+個人投保的還本儲蓄險等等+

            現有手邊養老資金=D

⑤算出退休前需要準備的金額:A+B+C+D=E

⑥算出每年・每月應該存下多少養老資金

     E÷(65歲-現在年齡)=年儲蓄額

     再除以12就是每月儲蓄額

 

同樣舉剛剛那個人(誰啦XD)為例,算出來是今後30年每年必須存21萬,也就是每月必須存1.7萬。

 

我自己算了以後的感想是,方法1的優點是盡可能都以現知的數字去推算,所以比較容易推,但算出來的金額也就真的是一個模糊的維持「跟現在比起來大約是幾倍的生活水準」需要準備多少錢。方法2因為裡面還有很多真的是未知,只能猜想預估金額的東西,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但是針對各項金額特別是支出的估算,可能就必須要花點心思去收集資料,才能抓出一個比較準的數字。

 

總之,雖然退休金應該要存多少才夠真的很難有標準答案,但至少這是一個基準,讓自己警覺不能一直渾渾噩噩沒有計畫啊啊啊。因為這兩個計算方法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時間」。越早開始準備,每個月的負擔就越輕,並且這件事是完全不可逆的,像我現在就很後悔以前沒有認真存錢啊但過去已經過去~~~~只能含淚重新做人啊哭哭。

 

以及另一個重要的心得是,在利率如此低連定存利率都低到想笑又想哭的年代,單靠儲蓄真的是要存到天荒地老啊超級來不及,因此適度的投資也是必要的,這也是目前我很認真在研究的部份,天哪我真是沒有想到自己也會有這一天,畢竟之前都覺得投資=投機=危險=賭博!但認真了解以後,發現真的是個誤會啊,還是有腳踏實地的投資方式的,雖然現在開始已經有點晚了,但至少是個開始!(握拳)

 

好啦那就下篇再續好了我睏爆了哈哈哈。